分卷阅读297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to.com/97114/297.html

因其实是担心**兰封败得太快,而会像历史上那样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老蒋下个命令倒是简单,却不曾想这样做害死了多少人?之后一二十年里给黄泛区人民又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与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而解放后黄泛区的治理又花了多少金钱和人力?…

历史上抗战期间商震的第二十集团军虽然装备还不错(大概相当于中央军的平均水平),但战斗力之烂与东北军有一拼,不过在这个时空该集团军不但因为商震依靠跟中原边区做生意赚了大钱而有了更多的兵力和更好的武器装备。而且因为赤色党卓有成效的“兵运”工作,令其拥有了一些秘密党员作为中低级军官和战斗骨干,集团军官兵的战斗力因此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即便如此。第二十集团军因为自抗战以来基本就没打过大仗的缘故,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而赤色党也不敢在第二十集团军中公开建立党组织,部队的组织性与凝聚力和正牌的赤色党部队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结果。在日本华中派遣军勉强拼凑出来的一个战车师团冲击下,兰封防线的十几万**并没能够支撑多久,若非八路军及时接应。十有仈九又是一次大屠杀,而本来被寄予厚望的华北航空总队在此役中遇到了意外情况、没能扮演好装甲克星的角色,也是兰封**被日军迅速击败的重要原因不久之前日本机甲第一军的无数辆坦克被中苏飞机的机炮“开瓢”的惨痛教训令日本的坦克设计人员意识到了加强顶部防护的必要性,可是新型战车的设计制造需要时间,无法立即满足战场的需要,而失去制空权乃至于炮火优势的日军又急需装甲部队的支援。情急之下,一个日军战车联队的联队长想出了一个看起来并不高明的办法。那就是在坦克的顶盖等薄弱部位铆上一层乃至多层附加的钢板以加强防护。这样做无疑会影响坦克(注1)的性能,但此人认为,中国并没有足以与日本进行坦克大战的装甲力量,日军的坦克只需要对付中国的步兵就行了,所以性能差一些问题也不大。反正再不济开得也比中国步兵跑步更快正是这样一个应急性的改动,令华北航空总队反坦克作战的效率直线下降,机炮无法对坦克构成威胁,就只能靠航弹和火箭弹了。但是前者却受制于华北航空总队现在依然缺乏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战斗机飞行员(战斗机可以挂载几十公斤重量的中小型航弹,炸军舰和永固工事可能有些吃力,但对付坦克的话足够了。)更是罕有执行对敌轰炸任务的经验,而且华北航空总队的轰炸机数量也明显偏少;至于后者,火箭弹的命中率一贯不高,何况还是航空火箭弹更要命的是,华北航空总队的飞行员们是打了一会儿之后才发现问题的,为了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几位勇敢的战斗机飞行员还冒险飞到超低空观察,这才明白问题所在,为此还牺牲了三人。于是华北航空总队的飞机急急忙忙地飞回去换装火箭弹发射器,这一来一回就是两三个小时,等其重返战场的时候,**的兰封防线已经被鬼子打穿了好在八路军及时赶到郑州挡住了鬼子目前仅余的这个战车师团,并在华北航空总队的空中支援下充分发挥了如今已经装备到班一级的海量反坦克火箭筒的作用,最终粉碎了日军战车第一师团的进攻,而这也同时意味着突入八路军50万大军纵深的日军装甲部队身陷重围,结果自是显而易见,而且成功围歼的还不只是这个战车师团,两个快速跟进的日军机械化(摩托化)师团也跟着一起陪葬了。但为了歼灭这7万多日军,八路军付出了远比预期大得多的伤亡,减员人数超过10万而且在这次战役中日军的战车师团差一点就将八路军50万兵力形成的厚势完全凿穿了,据亲历者回忆,当时日军的坦克只要能够再向西突进3公里,战局就有逆转的危险注1:二战装甲车的造价一般只有同时期坦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而且还没有炮塔结构,所以机炮攻顶的威胁远不像坦克那么大,因此没必要特别加强防护,再说,即使是主装甲,装甲车一般也没多厚(。)

第三百五十章 密码机

就连胡卫东知道后也多少有点后怕,“好在运气还不算太差,要是鬼子有一个装甲军,或者他们把格栅装甲(一种外挂式轻型装甲,对付聚能破甲原理的火箭筒有奇效,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其实就是加强版的铁丝网,坦克装上之后唯一的代价只是增加5不到的重量,而其被火箭筒有效破坏的概率却会降低到未装时的4成以下)也弄出来,这一战真的有可能阴沟翻船”

“坦克毕竟是进攻性武器,在矛与盾的较量中天然就占据了优势,甚至一点小窍门就可以让反坦克武器或者战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变得毫无价值,可惜咱们坦克太少,不可能用坦克来打坦克,只能采取别的办法。从最近的两次大规模反坦克作战看来,反坦克光靠火箭筒还是不行,想要抵挡数量过千的装甲洪流,必须以飞机、远程炮群、反坦克炮、单兵反坦克武器以及一定数量的坦克或者坦克歼击车构成立体反坦克作战体系才行”,胡卫东虽然并非这次战役的亲历者,但由于他对各种先进武器和战术的理解远远超越了这个时代,因此他以旁观者身份写出的总结却得到了主席的高度赞扬,胡卫东“武器专家”的形象也由此愈发地深入人心。 。 。

此役八路军在破译了日军新版


分卷阅读297(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