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立高八尺三寸,换算成后世的长短计量单位,约有一米九,美须髯,高大威猛,相貌堂堂。刘岱的个子也不低,在时人中来说算是正常身高,但比程立足足矮了两头。
为了表示对程立的重视,刘岱没有在厢房接见程立,而是在州府的正堂与他会见。正堂很大,可容纳数十人就坐议事,刘岱屏退左右,只叫了别驾王彧、治中万潜和主簿张观三人坐陪。
刘岱对程立说道:“今幽、冀将战,波及吾兖,连日来,公孙伯珪、袁本初数派使者,求与我盟,此二公与我皆结有婚姻,俱我之所亲近者也,本初把他的妻、子托付於我,伯珪遣从事范方将幽州精骑助我,该择谁与盟?州府不能决。素闻君有谋,能断大事,敢请君教我。”
程立正襟危坐,说道:“公孙伯珪虽遣骑助公,然如论亲近,又何如袁将军托付妻、子?明公所以连日不能断者,立实知其故。”
“噢?那就请君说说,我连日不能断的真正缘故是什么?”
程立说道:“公孙伯珪方破青州黄巾,斩首数万,得辎重数千辆车,声威大振,军资并丰,明公不能断者,定是因惧公孙兵强力雄。”
刘岱笑顾王彧等人,说道:“程君真知我也!”
王彧说道:“程公智谋名士,自能明见事由。”
刘岱肃容对程立说道:“君既已知,我也就不再瞒君了,不错,我确实是惧公孙伯珪兵强。君可能不知,伯珪叫范方给我带话,说:我如不把本初的妻、子交给他,那么等他击败了本初,就要加兵於我。……而今兖州州内的形势,程君你应该知道,我名为刺史,而实际上能调动的郡国只有寥寥数个罢了,我实是有些担心,万一本初兵败,伯珪真的加兵於我?”
程立说道:“明公是担心不能抵挡幽州精骑。”
“正是。”
明眼人面前不说暗话,既然是希望得到程立的建议,对程立,刘岱便开诚布公,无所隐瞒。
万潜说道:“幽州铁骑,天下闻名,乃是海内有数的强兵,能与之相抗者,恐怕只有并州精卒,因是,州府里的不少人都认为本初必败,而一旦公孙伯珪进兵我兖,我兖恐亦难支。”
程立笑了起来。
刘岱问道:“君缘何发笑?”
“如果只是兵强便可以获胜,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呢?方才治中说恐只有并州精卒才能与幽州铁骑相抗,敢问之:董卓今何在?”
“程君的意思是?”
“兵强不重要,重要的是民心,是以,项羽虽强而亡,董卓虽暴而败。”
张观说道:“董卓今在西京,挟持天子,怎能言败?”
“董卓为何烧了洛阳,去了西京?”
“乃是因关东诸侯兵起。”
“然也,此不正就是他在洛阳安不住身了,故而不得不遁去西京?今其虽尚苟延残喘,而我料之,早晚他必覆亡。……这就是民意啊。”
“公孙伯珪的兵马尚未入冀,而我闻季雍已叛,冀地的郡县长吏、右姓豪强也又不少主动与公孙伯珪暗通,如果说民意,这不也是民意么?”
“季雍之徒只看到了公孙伯珪眼前的强横,却没有看到袁氏雄厚的底蕴,庸人罢了,又哪里配称得上民意?袁氏四世三公,树恩海内久矣,讨董之初,本初始举事,天下的士人、豪杰们蜂起影从,不辞千里,或至倾家相投,唯恐不及,我听说‘仕於家者,二世则主之,三世则君之’,这就是‘主之’、‘君之’了啊,袁本初以此为资,又岂是公孙伯珪可比的?即使会有一时之失利,而最终之兵败者,以我料之,必公孙伯珪也。”
堂上人少,显得空旷,程立的声音在堂中回荡,刘岱、王彧、万潜、张观皆默然沉思。
程立接着又说道:“州内郡国里边,亲近袁将军的有多少?不用我说,明公想来也很清楚。此等局面下,如舍袁本初而与公孙伯珪盟,州必内乱。我到州府后,听说徐州荀侯於日前遣兵入兖,又听说豫州的陈、梁二国已快被孙侯攻破,荀侯、孙侯俱英雄也,非一州之可局限,兖北又有黄巾肆虐,州既内乱,外患继至,当其时也,内外交困,敢请问明公:将何去何从?”
刘岱悚然而惊。
袁绍、公孙瓒,该与他两人谁结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一个根本不需要考虑的问题。为何?就像程立说的:“州内郡国里边,亲近袁将军的有多少”?
袁遗、曹操、鲍信、应劭,这四人必是支持袁绍的,张邈会不会支持袁绍不好说,但他肯定不愿意看到公孙瓒强大,所以至少不会支持公孙瓒,这五人都是实力派,各掌一郡,皆有兵马,现下刘岱尚未定下和谁结盟,他们五人可以静观,但刘岱如果定下与公孙瓒结盟,这五人十有便会传檄反对,此五人一反,不用等“外患继至”,兖州刺史的位置就得易主了。
刘岱先是拍案,继而扶额,说道:“如非程君,我险为州吏误!”连日不能决断的事情,他做出了决定,“我这就传州报与本初,与冀州盟!”
见刘岱定下了决策,程立便起身告辞。
刘岱再三挽留,程立遂在州府住了一宿。
次日,刘岱再次征辟程立,但仍被程立婉拒。
程立辞别归乡,刘岱送他到城外,望其牛车远去,远处天高云淡。
刘岱不觉叹道:“程君真高士也。”
王彧相从在侧,见左右没有外人,他对刘岱说道:“明公,既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