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林上将的下巴枕着抱拳而握的双手,双眼紧盯着眼前的三维熟悉他的人才知道,这是他在大战到了关键时刻才会做出的动作。
三维投影的画面是“复眼系统”的第三人称视角,连同“地京的秘密”都显示在画面当中。近乎平行的三条淡蓝色的轨迹残影从这座l2要塞延伸出去,笔直地伸向远方,直到五万公里处才实现交汇。
而这三条轨迹的交叉点,与系统标注出来的“狂战士”飞行轨迹又在局部放大界面中完美地重合。
那里就是“暴风号”应该出现的位置!
但是让戈林感到失望的是画面中并未出现逾期的爆炸,这就意味着第一轮炮击射失了。
由此可见,“暴风号”耍了某种戈林上将不知道的手段。
“也就是说,对方能够在光学隐形状态下‘看’到阴影区里的情况。否则彼此错过之后,他们要想回收那架机动战士就难了。”戈林从来不会把胜利寄望于对手的愚蠢。
事实上每一个在战场上走到指挥官位置的,都不是省油的灯。如今是战争年代,那种靠溜须拍马或者家庭背景混军队的人是不敢来前线战场的,就算来了也活不长。
战争年代,将星闪耀,蠢才靠边,人才当道。
戈林上将之所以是人类第一名将,就是他从来不把敌人当傻子,总是以最审慎的态度,不吝于把对手视为最高明的天才。而这样做的收获就是不管遇到什么突发状况,他总会有心理准备,并且能够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应对。
此时此刻,他立刻按下桌上的通话器,接通了作战指挥室,“轨道炮继续预判性炮击,限制‘暴风号’移动;卫戍舰队从地火星轨道回援,封堵其退路;第11、12舰队出击,从两翼包夹。”
可以说,仅仅是为了对付一艘“暴风号”,戈林上将调动的力量却足以打一场大型会战。这就是苍鹰搏兔也需尽全力的道理。
就算是这样,他依然不是很放心,第一时间又接通了另一个频道,“那架‘风暴’情况如何?”
“经生物雷达扫描确认机体内无生命体征,确系无人-机。还在进行舱门密码破解,预计需要五分钟时间。是否需要暴力破拆?”通话器里传来下属的请示。
戈林并没有给予答复,而是继续追问,“是否有做好了防护措施?”
“整备舱内已经进行电磁屏蔽,除了我们自己布设的有线通讯之外,一切遥感方式都无法渗透。”
“还要五分钟是吗?”戈林犹豫了一会儿,“保持警惕,继续破解。如有任何变故第一时间通知我!”
变故恰在此时发生,不过不是发生在“地京的秘密”里,而是发生在太空中。只见三枚2000金属高爆弹在错失目标后继续向深空飞去,而本该见好就收赶紧走人的“暴风号”却在此刻展开了反击。
800无死角电磁轨道炮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武器,要想凭借这种程度的火力给“地京的秘密”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也是不切实际的妄想。
不说别的,单论要塞级别的r粒子护罩强度,至少也得有一支舰队规模的战舰实施齐射,才能在单次炮击中击穿护罩。而编队规模的齐射对于r粒子护罩的消耗速度甚至赶不上其恢复水平。
换句话说,“暴风号”的还击只是在表明一种态度,而不具备任何战术意义。
除非这艘战舰舰首安装的不是粒子束主炮,而是高斯炮或者电磁轨道炮这样的动能武器,才能够无视强大的要塞级护罩,直接攻击其本体。
但这明显不可能的。
210高斯加农炮已经是如今最大口径的高斯炮。就算继续增大口径,并不能提高动能输出。这是受限于通电螺线管的载荷水平,超过30太焦的能量输出将会导致这个装置电流过大,线路将会因为过热而被烧毁。
而电磁轨道炮因为工作原理不同,是对粗大的发射导轨通电,载荷可以通过不断加粗轨道来提升。这样做固然是突破了30太焦的输出限制,却使得电磁轨道炮的巨大尺码不是这个时代的战舰能够搭载得了的。
更不用说电磁轨道炮的加速需要通过超长的轨道来进行,战舰内部也没有条件布设这种轨道,只有直径至少是5公里的要塞才能在最外圈部署这种武器。
简而言之,“暴风号”伤不了“地京的秘密”,但是洛云曦却向戈林上将表达出了一种努力抗争的姿态。于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经过五万公里距离之后,原本直径只有800的粒子束发散到了整整100米,最终只在“地京的秘密”外表上投下了一个巨大的光斑,能量激荡的光亮瞬间让这片处于黑暗之中的空域有了一丝的光彩。
而这已经是全部。
当粒子束主炮发散到这种程度,即便“地京的秘密”没有要塞级的r粒子护罩,也不会因为这一炮而遭受任何伤害。800粒子束主炮的威力只有0.8太焦,虽然能量比210高斯加农炮要高出好几倍,但是发散之后的破坏力却远不如这种威力只有0.15太焦的动能武器。
论单位面积杀伤力,210高斯加农炮是4.33太焦每平方米,而800粒子束主炮在发散到直径100米之后每平方米却只有0.0001太焦,即1000兆焦。而旧时代的155榴弹炮的末端动能是15兆焦,单位面积威力为850兆焦,两者的杀伤力基本相当。
而用155榴弹炮来轰击“地京的秘密”厚度达到20米的外层装甲板肯定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