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中国历史上的二次文化垄断,一次文化革命  经伦论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to.com/71299/26.html

,皇帝与平民,贵族与贱民天性已定,在你我他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形成事实,世界上的一切概念已经成为既定方针,我们只要遵循就可以了,皇纲必守,人欲必灭。

二程说:“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故“无人欲即皆天理”,朱熹又谓“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这是“存天理,灭人欲”、“穷天理,明人伦”的开启思想,存了天理,人又何必有**,穷尽了自然法则,则明确了道德标准,所以人人都必须遵守,“三刚五常”人人都必须遵守。这就是中国人事事论理,人人讲仁义道德的根源。

朱熹的思想形成后,基本上定性了近一千年中国人的思想路线,这也是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方法。

朱元璋在统一大业完成后为强化封建专治王权,强化中央集权,他称赞孔子“德侔天地,道合四时,删述之功,万世永赖”,并说:“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并且大加赞赏程朱理学强调的“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乎天地之间”,“居今之时,不安今之法令,不义也。”从其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这样一个最高基调原理上来论证现实王权的合理性,竭力维护专治君主的绝对权威。

经过朱元璋的大力推广,朱家之后的几代皇帝遵循朱熹理学思想,强行推广社会的各个领域。朱元璋强调,科举命题必须遵循孔朱儒学为规范,其他一切杂音尽皆废止,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次思想垄断。

由于朱家皇帝的大力推广逐步形成新儒学理念,形成全新的宗教概念,深入到中国人的身心,成为明朝之后,乃至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方法,行动航标。

总体而言,无论是孔子的老儒学,还是朱熹的新观点,都是围绕着《易经·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这句话定调的,定性了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方法。

西方哲学与中国儒道理学的区别就在这里,中国人心中无神,没有自我,没有哲学思想的根原也在这里。

中国人的封建思想之所以根深蒂固就在于此,中国人凡是论理不论人的根源就在于此,中国人心中无神也在于此。

中国人心中无神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孔朱思想根基上只有“天理”,穷尽的“天理”中国人哪里还会“自我”呢?

在孔朱理学的宣教下,没有自我的中国人,只是规制下的物质基础而已,并且是纯粹的机械的物质条件,机械的随着规制前进而已,这是形成封建制度“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说:‘官僚主义现象…。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第二十六章.中国历史上的二次文化垄断,一次文化革命(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