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碉堡战略  杨家抗日风云录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to.com/64213/177.html

筑满了碉堡。

1934年从4月11日至27日,**在争夺广昌外围的战斗中,共修筑了白水岩—吴家山碉堡群、延福嶂—白叶堡—平山、大罗山一线碉堡群、大罗山—如意亭—树德亭一线碉堡群,作为应对红军使用的李德“短促突击”战术的支撑点。4月29日至5月3日,攻占广昌后,**为防止红军反攻广昌,又修筑了伞盖头—巴掌形—新人坪一线、新人坪—仙人山—卖竹坪一线、卖竹坪—三官殿—河东一线碉堡群,在番炉寺以南马坊、中坊、郭峰山至老头树一带择其要点也修筑了碉堡。10月,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随后,国民党占领中央苏区,并在各交通要点修筑碉堡,对尚留在苏区的红军和游击队进行“清剿”。

对于贫困的中国来说,遍地筑碉需要大量材料,换句话说就是需要花费巨额的钱财。每座木碉需树木1,000余根,竹碉需竹1,000余斤,砖土碉材料则是拆解房屋的砖瓦,损耗更大。更不用说,每种碉都需要木板或门板五到六块和瓦数百片。另外,每碉还需在外面放置大量鹿砦,这又是一笔花费。在筑碉初期时,**每连每日只能筑2层的碉堡1座,后来随着筑碉经验的增加,发展到每日可筑3层碉堡2座到3座。为了就地取材,初期只能筑木型碉(取木最为方便),后来发展到筑竹子碉、土碉、砖碉、石碉。为了严密封锁,组成交叉火力网,基本上每隔1,000米就筑碉一座。

碉堡有多少呢?据史料载,有一县“已筑成碉堡525座,其分布地区以县城附近山岗为最多。”

当然,我在前面就说过,像罗卓英提倡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样的理念,在解放军中肯定能推而广之。但对于厌恶体力劳动的**来说,大修工事肯定不受官兵欢迎。实际上这种碉堡战术一旦有了效果之后,大家不是更加热火朝天的干,而是慢慢的就开始磨洋工。所以在剿共中大放异彩的碉堡战术,并没有改变**不善土木工程的痼疾,这一点在抗战中始终没有改善。一直到国共大战,**还是不愿意好好修工事。

这些碉堡跟抗战当然没有关系。我之所以不厌其烦的列举这些资料,就是让大家知道江结時在抗战之前,投入了多大的精力和金钱在剿共上。倘若他能把这些花费转向用于抗日准备,中国在抗战初期的很多事情又岂能像我们前面说的那么窝囊、那么令人憋屈。

实际上上海方面的部队退到吴福线和锡澄线,以及南面的乍平嘉线,虽然混乱但是**仍然进行了相当顽强的抵抗。我在前面说这两条国防线不战而弃,是不准确的,关键是这方面资料太少,让我做出了误判。

从大量抗战老兵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来,所谓没有钥匙进不去只是一部分部队的托词,大部分部队还是守了最大限度的时间。没有钥匙他们就砸开或者是挖开工事,阵地前的射界完全没有扫清说明这些阵地根本就没有人清扫和整理。

这都不是要命的。要命的问题是没有粮食也没有水,可见会战的组织乱到了什么程度。没吃没喝你让部队如何防守?

g_罩杯女星偶像首拍a_v勇夺冠军在线观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ei222(长按三秒复制)


第一百七十五章 碉堡战略(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