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十一月亚历山德拉就走了,带走了一份地契,证明她对一片荒山拥有了产权。
他们走是因为完成了换约,丹麦和瑞典分别跟清政府签订的北京条约完成了换约,没发生任何变故,他们取得了跟英法两国同样的待遇,不知道打了四五年,死了上千人(主要是病死)的英法两国心里得是什么滋味。
丹麦人带走了一些东西,瑞典人留下了一些东西。
瑞典的新顾问。
有技术顾问,还有军事顾问。
技术顾问数量依然很多,五十人,其中往兵工厂派送二十人,这二十人可不是过去以技术工人为主的技术顾问,而是以工程师、设计师为主的高级人才,他们是来帮忙升级兵工厂的。
欧洲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兵工厂是三年前建立的,就已经跟不上欧洲主流技术了,还只是主流并不算先进技术,比如这次他们来,就带来了瑞典新投产的线膛炮技术,英法两国最先进的大炮都开始换成线膛炮了,朱敬伦的兵工厂还只能生产滑膛拿破仑炮,已经落后了一个级别了。
倒不是过去的技术人员不够优秀,而是新的设备,新的制造工艺等等,欧洲早就出现了线膛炮,甚至后膛炮,但几年前就转移到中国来,朱敬伦手里技术力量也无法接受,现在培养出了大量技术工人后,那就可以在线膛炮上发展一下了。
剩下三十个技术顾问,则都是造船技术顾问,朱敬伦将建立一座正规的海军造船厂,位置就选在新开的蛇口,之前利用兵工厂的技术力量,仿造过蒸汽轮船,也雇佣了一大批中国造船工匠。
对造船此时的广东人其实并不陌生,一口通商时代,对洋人的限制是很大的,洋人的船到了广州,哪怕是要修理,也必须找中国工匠来修理,长达八十年的垄断之下,很多工匠都对西方人的造船技术相当了解,直到西方蒸汽船出现之后,这些工匠的知识才有些跟不上,但他们建造木质船身还是没有问题的,兵工厂负责打造铁肋,他们否则建造船壳,经过摸索连接到一起,就是一艘蒸汽船。dudu1;
但朱敬伦发现,还是有些想当然了,这些人仿制出来的轮船,蒸汽机是没有问题的,船壳也是没有问题的,铁肋也是没有问题的,但装在一起就问题不断,耐用性太差,毕竟不是专业的造船工匠,肯定有一些诀窍他们不了解。
瑞典人既然主动提出愿意在这方面帮忙,朱敬伦倒也乐得接受,有这些人帮忙,朱敬伦直接订购一艘千吨级轮船,用来作为旗舰。
其实问题倒是不大,主要就是一些小诀窍,铁肋木船应该说是比过去纯粹的木船要先进一些,使用钢铁作为龙骨和肋骨之后,大大降低过去的木船对龙骨的依赖,过去是能找到多大的木头做龙骨,才能建造多大的船,现在理论上讲,想造多大的船都没问题,因此英法才先后能建造出五千吨级的军舰,如果放在过去,全世界都找不到这么大的龙骨,明朝人造宝船的时候,使用的拼接技术,到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对于军舰来讲,坚固性就不够了。
瑞典顾问看过兵工厂仿制的军舰后认为,主要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钢铁和木材的收缩膨胀系数不同,因此在温差变化的时候,铁肋和木壳之间就会因收缩不一样产生应力,长久下去就会造成开裂。解决办法是预留一定的空间作为收缩膨胀的余量。
另一个原因是,连接铁肋和木壳的铁钉跟木材接触,如果木材的含水率不达标的话,铁钉等容易生锈,木材也会被腐蚀,早期的美国铁肋木壳飞剪船,都是定期更换外层木壳的,瑞典人表示只要严控木材水份在18%以下,就能极大的提高船只的使用寿命。
这三十个瑞典技术顾问,都是从哥德堡最大的三家造船厂中请来的专家,各塔维尔根、林斯霍尔姆和塔里克斯贝里,这三家至少都有三十年造船经验的船厂,目前都是瑞典方兴未艾的造船工业的骨干工厂,技术水平直追英国人。
除了这些技术顾问外,军事顾问也是五十人。
之前的军事顾问走了五十人,但这五十人绝不是同位置更替,而是全新的位置。
之前的军事顾问,主要的共组是帮助朱敬伦负责训练士兵的军事技能,包括从步伐到操作武器,再到战场作战方式,现在这五十个人则主要是文职人员。dudu2;
他们是来帮助朱敬伦完善军事管理制度的。
主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军官的选拔、培养、考核、军衔、晋升、任免、调配、奖惩、工资、退役等军官从进到出的整个管理过程。
首先要建立一座西方军校,对军官进行培养等工作。
同时还要在军中建立人事部门,加上之前的后勤部门,财务部门,建立一套完整的文职管理部门,这才是真正的以文御武,而不是宋明时代的文官拼命压制武将,防范武将制度,只要把军官的人事升迁、后勤补给以及军饷发放掌握在手里,文职人员完全可以控制军队。
剩下就是一个指挥权了,大部分国家的指挥权都在军官手里,由司令官决定,但现任德国总参谋长在德国建立了参谋总部制度,将指挥权抢到了参谋总部手中,这样整个军队的战略层面的指挥权已经收归一个集体指挥班子,也就是参谋部,而不再是过去的将军管理一切。
朱敬伦觉得这种方式很好,军队中已经培养出了一些参谋人员,调最优秀的进入总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