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6  炮灰为王[快穿]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to.com/50830/176.html

理所当然的引起了一番风波。

孟则知毫不手软,砍了几个前朝余孽的脑袋,削了趁机上蹿下跳的赵王的爵位,又流放了十几个口出狂言的应试举子,顺便连坐了一批官员,这才勉强平定了这场乱局。

只是私底下,孟则知的名声算是彻底的坏了,俨然成了昏君的代名词。

对此,孟则知不以为意,他如今大权在握,要笼络的也从来都不是这些读书人。

再然后,海贸船队回来了。

钱博裕带着上千辆马车赶回京城的时候,正值会试放榜。

两米长的象牙,小山似的红珊瑚,成堆的犀角、虎骨,成箱的黄金白银,还有琳琅满目的珠宝翡翠、龙涎香……

看红了一众文武百官的眼。

“万岁,微臣不负所托,顺利完成了任务。”钱博裕激动不已。

“爱卿一路辛苦。”孟则知亲自将他扶了起来,看着这一地的珍宝,他满面红光:“来,和朕说说,这一路上的见闻。”

“是。”钱博裕振声说道:“臣此番出使西洋,共历时七月有余,途径二十余个国家,最远到达忽鲁谟斯(位于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出口处),详细情况,臣已命人绘成海图。”

孟则知对这些兴趣不大,他更想知道贸易情况如何。

“……疯了,都疯了,一两六钱银子一匹的绢,便是三十两银子也卖得,一钱银子一包(四盒)的火柴能卖出一两金子的天价……反倒是瓷器和茶叶的利润只能算是一般,但翻个五六倍也是可以的。”

“臣此次出海,共得黄金六万五千两,银八十七万两,奇珍异宝不计其数。”

说到这儿,像是想起了什么,钱博裕当即招来亲信,接过一个木盒,打开呈给孟则知:“微臣无能,万岁吩咐臣找的那些东西里,臣只找到了这个。”

看着木盒里绑着绸带的玉米棒子,孟则知眼前一亮,便是那一大堆的金银珠宝也远远比不上眼前这根玉米棒子所带给他的惊喜。

孟则知欣喜若狂,他连忙问道:“这东西你带了多少回来?”

“不下三千斤。”看宁武帝喜不自胜的模样,钱博裕面上笑意更甚,不枉他费尽心思搜罗这些东西。

“好好好。”孟则知深吸一口气:“爱卿此行,可谓是居功至伟。”

眼下的大扬朝,耕作水平虽然较前朝高了不少,但南北方粮食平均亩产也才不过三百四十斤,吃不饱肚子的农民依旧大有人在。

现在有了这种耗地力不强,产量高,还不拘于种植环境的利器,料想在五年内解决百姓温饱问题应该不难。

第82章

孟则知越想越高兴,他大手一挥, 连下四道旨意。

一是册封钱博裕为靖海伯, 刘文山(剿灭倭寇的那位)为平海伯。

二是赏随军将士黄金千两, 白银万两,由钱博裕自行分配。

三是将那些黄金白银充入国库, 剩下的东西全都归入内帑。

四是免除今年田赋,同时鼓励开荒,规定开垦的荒地十年内免征田赋。

一听宁武帝要免除田赋, 众臣皆是大惊, 要知道大扬朝每年的财政收入, 田赋可是占了百分之七十。最主要的是免了田赋,他们背地里能收到的耗羡岂不是会大大缩水。

当即便有人站出来反对:“万岁, 此事万万不可, 朝廷每年光是官员薪俸、军饷、河工三项每年支出便达五百万两银子。”

大扬朝养兵百万, 每年军饷支出却不到二百万两银子, 主要是因为大扬朝实行的是军屯制度,也就是把土地分给军队去种, 基本上驻扎在边境的士兵都能自己养活自己, 只有水师和一部分城守兵才需要户部拨给军饷

“倘若再遇上庆典或是天灾, 一年少说也要用银上千万两,而全国每年的税收也才不过八百万两,如今已经是寅吃卯粮了。若是再免除田赋, 国库恐将入不敷出,还请万岁三思啊!”

“臣等请万岁三思。”

“爱卿不说还好。”孟则知捻起神色:“你这一说, 倒叫朕想起一件事情来了。”

“盖因蒙元暴戾无道,致使民间商业遭受掠夺性破坏,故而太祖皇帝立国之初,为恢复商业,曾晓喻户部,军民嫁娶丧祭之物,舟车丝布之类,皆免税。又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

要知道,广德帝一再减免农税,也才低至二十五取一。农民穷的吃不饱饭,倒是商户和地方官员勾结,富得流油。

这一点孟则知深有体会,否则他每月二十多万两银子的外快(火柴,香皂)是怎么来的?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商业已经大致恢复了过来,是该重新对商户收税了。着,从今往后,改商税为十取一。”

十取一?这一年得多交多少钱?

文武百官群情激奋:“万万不可,且不说祖训不可违,贸然增收商税,与民争利,传出去,叫天下人作何感想……”

“与民争利?”孟


分卷阅读176(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