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赵佶喜道:“若是能让西夏退兵,倒也省了我们很多麻烦事情,爱卿快说,你有什么计策?”
“很简单,陛下只需要遣一使节带着诏书到西北把西夏人骂一顿就可以了。”武植淡淡道。
“呵呵……”朱勉冷笑了起来,“武大人,这可是国事,岂能与你儿戏?”
“是啊,武大人,若是陛下采纳了你的建议,那就是一国之计,满朝文武都会知晓,关乎你的官声资历,你还是谨慎点为好。”王黼看着武植微妙的笑着。
只有赵佶看着武植那镇定自若的神情,有些期待的问了一句:“那诏书上写些什么呢?”他了解武植绝不会无的放矢,他也知道武植经常让人眼前一亮。
武植洒然道:“诏书上自然是要臭骂西夏皇帝,越难听越凶狠越好,最后告诉他们,不退兵就永久关闭宋夏边境的榷场,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如此,西夏必会退兵!”
“就这个?”
“……武大人,你以为骂他们一顿再关闭榷场就能让西夏人屈服?呵呵,恕我直言,武大人你太天真,太优质了!”朱勉毫不客气的讽刺武植道。
“朱勉你这话什么意思?陛下乃是真命天子,文成武德,丰功伟绩在我大宋开国以来除了太祖太宗无人能出其右者!陛下之仁义名号早已威服四海,区区西夏儿皇帝,还敢违逆陛下不成?”
武植这么一说,朱勉顿时哑口无言,只能慌张的向赵佶执礼解释自己不是那个意思,改口说陛下盖世齐天,西夏小儿肯定听话退兵。
武植这一奸臣的招数若是对付正派大臣肯定会被喷一脸口水,可对付朱勉这样靠阿谀讨好皇帝上位的奸人来说,就正中要害了,由不得他反驳,反驳就是藐视皇帝,不止朱勉不敢,连一旁的王黼也立即改了口。
“武大人说的对,陛下只要发一纸诏书痛斥西夏小儿罪过,他们必定会慑于陛下威严而乖乖退兵的!”
赵佶被捧的有些飘飘然,脸也微微发烫了起来,细想一下也是,他在位期间平土蕃,复河湟,灭南蛮,将大宋国土扩大到了空前的规模,为大宋历代之最。
赵佶摸了摸脸,满足的笑道:“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就依武爱卿的,朕这就下诏书,若是西夏真退兵了,朕定会重赏武爱卿!”
说完,赵佶便一本正经的命令李彦传诏了。
“谢陛下!”
武植面色平静,心中却百感交集,方才那一幕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古代奸臣昏君祸害国家的场景,奸臣是专门出一些祸国殃民的馊主意,然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只顾讨好皇帝;而昏君呢,则是听信谗言好大喜功,完全不顾社稷安慰,百姓疾苦………
表面看来,武植也是典型的奸臣,敌国都屯重兵在边境了,居然只是要皇帝下个破诏书骂人家一顿,再用榷场威胁人家一下,这算狗屁好主意,搞不好就会丧失国土,甚至有亡国之危。
相比武植,朱勉和王黼都不那么奸了,起码他们之前还反对了一下……
不过事实上,武植虽然算半个奸臣,可他毕竟不会祸国殃民,所以他出这个主意是有把握有根据的。
根据就是西夏国现在的国情。
古代消息最灵通的永远是商人,武植身为朝廷大臣,又手握大宋最大的商会,又有各地的报纸,还有无数外派的暗组密探,所以现在这天底下,消息最灵通的就是他武植了。
所以,对于大宋周边的这些国家国内的局势,武植也是了如指掌的。
西夏,这个从数十年前李元昊称帝后才正式建立的党项人国家,在李元昊死后没多少年,国家政权就开始一直掌握在后宫太后手里面了。
说来西夏这个国家也是奇葩,皇帝一代代的换,政权也一代代的都由后宫太后掌握,而且这一代代的太后,居然都不是党项人,而是汉人,或者是宋人。
武植这会西夏国的太后姓梁,俗称小梁太后,是之前的那位大梁太后的侄女……西夏后宫基本被宋人垄断了。
西夏小皇帝即位不久,这也意味着小梁太后也主政没多久,而西夏又骚扰大宋,并屯重兵在大宋边境,正是在这个时候。
……国人会对在异国当官或者掌权的华人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毕竟都是同宗同源的。但实际上,这类在异国当官掌权的华人,才是我们最应该防备的,因为这些人在异国当官或者掌权后,最担心的就是被被人怀疑,以至于动摇其地位。
所以,为了在异国站稳脚跟,显示他们的忠心,他们会坚决和异国的人站在同一战线,若是异国和华夏有冲突,那么他们也会加倍甚至毒辣的对待华夏方。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后世抗日时期,汉奸有时比鬼子还坏就是这个原因。
西夏国目前就是这个状况,小皇帝刚登基,小梁太后刚掌权,地位极其不牢靠,很多党项贵族虎视眈眈,所以,小梁太后最先想到的就是和大宋做对,一来转移本国势力视线,二来表明她是和党项族荣辱与共的决心。
但武植知道,西夏纠结重兵只是做做样子,他们绝不敢和大宋开战,他们更害怕榷场被关闭。
不敢和大宋开战,一来是因为西夏国由于治理不力,国力比之前差很多,他们耗不起;二来也是因为小皇帝小梁太后初掌大权,一旦开战,任何一个小败绩都能动摇他们的政权。
而西夏害怕关闭榷场,目前大宋官场几乎没人能注意到这一点,因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