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7  国宝级学霸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to.com/42753/197.html

家哥德巴赫给瑞士的朋友欧拉的信中,提出来的一个猜想。

原本,哥德巴赫的猜想是“任一大于5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现今流传的大多是欧拉的版本,即“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也可以写作“a+b”。

这个“a+b”问题的推进,先是在一百年前,被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9”,后来是“7 7”、“6 6”、“5+5”……

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华国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顺利证明了 “1 2 ”,只剩下最后的“1+1”被证明出来,就可以宣布“哥德巴赫猜想”是成立的,这也是“哥德巴赫猜想”会被另称为“1+1”的原因。

但就是这最后的一步“1+1”,却是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也没有人找到思路去解决,也是印证了大家的共识,便是“看起来越简单的东西其实越难证明”。

而明夏想要做的,便是试着将这最后一步“1+1”给证明出来。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很快,便已经五月,而在下个月初,就是6月的7、8、9,应该高考了,学生们的压力与日俱增,经常能看到学生因为班上的小测验成绩不理想就趴在桌子上埋头大哭。

家长总说,学生除了学习就不用担心更多,但其实,学生也很清楚自己高考不理想的后果是什么,压力也是真的非常大。

倒是9班的同学,就算班上有明夏那么厉害的一个学霸,也鸡血如常。

没办法,明姐人好,特别耐心给他们讲题目,一定会讲到他们理解为止,王飞也是个活泼的性格,大家都被他逗得很开心。

老师把他调到讲台旁,他就干脆像是说相声一样,也不是捣乱的那种,而是很有情商的,在老师需要调节氛围的时候,积极捧哏,使得9班的大家劳逸结合。

见自己班的同学日常崩溃,9班的每个人却学习状态都很好,引得其他班老师纷纷来找班主任吴伟平取经。

吴伟平也很茫然,坦白交代,都是王飞和明夏的功劳,他什么都没做,结果班上的大家自己就把自己弄得心态这么好,总有种在坐享其成的感觉。

其他班老师:……

不知道他们酸他班上能有明夏这样的学生很久了吗?这是炫耀吧?肯定是炫耀吧?原地套麻袋可以吗?

*

明夏不知道老师们之间的纷争,就默默学习,默默地去努力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同一时间,隔着太平洋的那个国家,普林斯顿数学研究院的ethen却是深深震惊了。

出于礼貌,蒋业并没有按照心中真正的想法,一日三餐地去提醒,就是每天早上都准时发过去的一句“good ”。

非常简单的一个招呼,也就两个单词,后面再加一个“努力”的表情包,看起来非常正常,但和他一起审稿工作了这么多年,ethen和他还是有些交情的,比较熟,自然看懂了他的言下之意是“有空就赶紧审稿”。

以前,看到很好的稿子,蒋业也会催他赶紧审核,却也没这么执着地每天签到打卡过,出于压力,也是出于好奇心,ethen便加快了自己的审稿速度,看完前面的论文,然后,赶紧点开了这篇论文。

第72章

“周氏猜测”是华国数学家周海中提出来的, 内容关于梅森素数, 影响倒不是特别大, 但在数学界还是挺受欢迎的,被称说是非常“具有数学美的式子”。

别看式子似乎也没多复杂, 但硬生生是从上个世纪起, 那么多试着证明它的人, 谁都没有成功。还有不相信这个猜测的一些人, 想着要证明出这个猜测的不成立, 说周海中的数学成果是错误的, 也一直没证明成功。

ethen本人对“周氏猜测”的兴趣不是很大,更关注“哥德巴赫猜想”或者“黎曼假设”这种leve的,但也因着身边有好几个和蒋业类似的,出于喜欢或者征服欲而坚持在试着证明这个理论的朋友, 便对这个颇有了解。

自从成为《数学年刊》的学术编辑, 这几年里, 他看到的这些著名猜测的证明理论, 不说一百,也有五十,但每一次都有很大的问题,便也真的没报多少期望,只是耐不过蒋业一而再的催促罢了。

肯定又是一篇“一步错, 步步错”的证明论文吧。

在看正文之前, ethen是这么想的。

只是, 当他点开这篇论文, 却发现自己完全想错了。

摘要干脆,思路清晰,最重要的是,那个证明过程看似繁琐至极,但仔细想想,其实都是必须考虑到的方面。

就像是高考数学试卷的难题也要考虑好几种情况,必须所有情况都答到且正确,老师才会给你满分,证明理论亦然。

看这种证明论文,ethen习惯面前放着笔和纸,不看投稿人的计算过程,只相信


分卷阅读197(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