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太原龙兴 下  隋唐我来了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4) 目录 下一页(2/4)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to.com/40491/28.html

鸟指做鸾,蒙蔽圣上,骗取高官,欺君罔上,罪不容诛!”说罢当众将高德儒处死,其他无辜官员百姓一概放过,让他们复其本业,这样一来,西河郡的百姓欢欣鼓舞,纷纷表示支持李渊。不仅如此,李渊还下令,开放粮仓,赈济灾民,一方面赢取民心,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兵源。后来李渊亲自来到西河郡,当地七十岁以上的人,都被授予一些散官的职务。散官是没有实际职务的官员,李渊也不希望他们能做什么实际的贡献,只需要保证生活来源就足够了。剩下的平民、豪绅,李渊不问出身,一概根据才能授予官职。民心问题得到解决。

第三大困难,李密问题。虽然李密的瓦岗军在洛阳与王世充相持不下,但李渊还是担心李密会突然回军,杀向太原,所以决定像拖住突厥那样也拖住李密。于是李渊致书李密,欲结盟军。大家都知道小说中的李密是个对权力近乎疯狂的人,正史上也是如此。他知道自己率领的瓦岗军在众多起义军中是实力最为强劲的一支,但是好汉难敌四手,他同样知道自己迫切需要其他义军的帮助,而他自己,应是这支反隋集团军的盟主。所以李密收到李渊的书信后,立刻让祖君彦给他回了一封信,表明自己要当义军盟主的意愿:

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自唯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勠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商辛于牧野,岂不盛哉!

李密真是心机颇深,标榜自己的宏图大志之前还不忘与李渊寻寻亲(两人都是关陇贵族集团出身)。书信写就,使者将其送到了李渊手中,临走时,还不忘加一句:“我们李大人希望您能亲自前来,面结盟约。”李渊微微一笑,送走使者后,他拆开李密的回信,看着看着不禁哈哈大笑:“想不到李密竟然如此骄傲自大。我应当继续以谦卑之词示弱以助长其志,让他彻底放下对我的戒备,我才能一心一意西征,到时候等李密与王世充打得两败俱伤,我再坐收渔翁之利。”想到这里,李渊让一个叫温大雅的文臣写了一封回信:

吾虽庸劣,幸承余绪,出为八使,入典六屯,颠而不扶,通贤所责。所以大会义兵,和亲北狄,共匡天下,志在尊隋。天生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欣戴大弟,攀鳞附翼,唯弟早膺图,以宁兆民!宗盟之长,属籍见容,复封于唐,斯荣足矣。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执子婴于咸阳,未敢闻命。汾晋左右,尚须安辑;盟津之会,未暇卜期。

温大雅是隋末唐初著名的史学家,他有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大唐创业起居注》,主要记载了李渊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登基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是研究唐朝开国的重要史料,他本人也是李渊和李世民不可或缺的“笔杆子”。在这封回信中,李渊向李密表示:“治理天下,安定万方,执子婴于咸阳,殪商辛于牧野,是您这种大英雄做的事,我做不了,我能做的,就是安安心心做一个臣子。待您事成,我只请求得到原封地,此生无憾了。至于结盟一事,太原一带还有太多事情要处理,先暂且缓一缓吧。”李密哪里需要李渊真的前来与他会盟,他最看重的是李渊回信的前半段夸他的话。所以李密得书大喜,遍示群僚:“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李渊用自己的隐忍与退让成功骗取了瓦岗军的信任,解除了来自南面的威胁,李密问题得到解决。

第四大困难,流言问题。大军行进不久,遭遇隋将宋老生的部队和屈突通的部队,三军对垒。李渊因难以取胜,便派刘文静再次前往突厥,向始毕可汗请求援兵。偏偏在这时,李渊突然接到消息:突厥联合刘武周,准备进攻太原。当时天降大雨,粮草吃紧,刘文静也迟迟不见消息,一切不确定的因素瞬间降临,让李渊觉得这个消息很有可能是真的。李渊行事一向谨慎,听闻太原危急,赶紧下令军队撤退,先救太原。如果李渊的军队就此撤回去的话,那么李渊的此次西征将正式宣告失败。李世民和李建成最先反对,两个年轻人血气方刚,来劝李渊:“现在正值秋收,遍地都是粮食,还愁吃喝吗?宋老生是狂傲之徒,孩儿一战可破!您当初立誓要救苍生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现在岂可因遭遇小敌而废天下之志?如果我等撤军回到太原,龟缩不前,能自保多久呢?!”李渊不听,坚持要撤军。李世民准备再谏,但当时天色已晚,李渊拂袖而入,卧床便睡。李世民没有办法,在帐外嚎啕大哭。一个英雄,就要有这种能屈能伸的品质。李渊实在被吵得睡不着了,便把李世民召入帐中:“堂堂男儿,为何无故哭泣!”李世民略收一收眼泪,啜泣着说:“现如今我军向前奋力一战便可取胜,若胆怯后退,士气必然涣散。那时宋老生和屈突通在后一追,我们都要变成刀下之鬼。”李渊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儿子,稚嫩的脸上透露着泪水遮掩不住的坚毅,叹了口气说:“但是现在左军已经撤走一部分了……”李世民一听到“但是”二字,顿时来了精神:“左军刚撤走没多久,一定走不远,待孩儿去把他们追回来。”说罢,世民起身跑出营帐,与大哥李建成追左军去了。李渊凝望着世民远去的身影,那眼神里写满了骄傲与期待。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努力下,流言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旧唐书·高祖纪》还曾记载:


第二十七章:太原龙兴 下(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