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梦回大唐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to.com/35409/25.html

的时候对着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很不习惯,尤其是血腥的厮杀场景,让他一度做了好多天的噩梦,可毕竟也是个男人,很快便适应了,余下的就是对征战沙场的渴望。

前面的胜利几乎是没有任何的悬念,这与唐军在周边民族积威已久有很大的关系,在这几场战争中,敌方看到来势凶猛的唐军,很少有抵抗的,很一致的采取闭门自守的态度。当然战争的胜利与所用的策略也是分不开的,唐朝用兵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兵贵神速。常常采用长途奔袭或隐蔽进军路线的方式,突然出现在敌军面前,把敌军吓得魂飞魄散,达成攻击的突然性。

紧接着李绩李道宗等人攻下盖牟城,俘虏二万多人,获得粮食十多万石。而水路之上张亮率领水师从东莱渡海,袭击四面环水的卑沙城,张亮令部下在夜色的掩护下登城,也获得了胜利攻下了该城,并俘获男女八千人。

一连串的胜利令李世民心中起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在鸭绿江举行阅兵仪式,这是上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得以在鸭绿江边阅兵。只是由于距离远,李世民并没有赶去,而是派人代表他,错过了这场阅兵李治非常的遗憾。

正当李世民被沼泽阻挡在辽泽之时,李道宗也遇到了征战以来的第一次麻烦,相较于战争开始的突发奇兵制胜,现在高丽已经反应过来,援兵也已经到来,同样的方法很明显已经不再适应,而李道宗遇到的正是高丽的第一支援兵,步骑兵四万多人,而此时李道宗手上只有四千骑兵。

帐营中气氛沉闷,陷入僵持之中,是战是退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决定,迎战,兵力悬殊太大,很有可能会一败涂地;退等援军,将士们又不甘心,这不是他们的风格,避而不战是他们的屈辱。

沉默了许久,李道宗缓缓开口“敌人仗着人马众多,肯定会有轻视我们之心,可是他们远道赶来十分疲惫,迎头痛击他们就未必不会取胜。而且我们做为前锋,正应当清理道路以等待皇上的到来,怎么能再把敌人留给皇上呢?这一仗一定要打”

“说得好,我大唐的好男儿又怎么会被着几万敌军吓退”李绩拍案附和,“不遇上强劲的敌手,又如何能显示出壮士的威风呢?所以这场仗不禁一定要打,而且还要大的漂漂亮亮,打出我大唐的威风来”

两位将领拍案定音,其他人雀雀欲试,立刻整军驱马逼近对方,面对超出数倍的敌人士兵们不但没有露出怯意,反而斗志昂扬,一张激战瞬间展开。本应处于劣势的唐军却猛烈出击,高丽兵始料不及,一时间手忙脚乱的应战反而处于了劣势。

只是在任何时候总会有一些不合群的人,行军总管张君在壮烈的战争中逐渐心生惧怕,本应一往直前却不顾及他人带人后退,行军打仗配合很重要,张君此举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一时间几个士兵丧命于敌人的倒下。

张君的举动很快被李道宗发现,迅速的做出不久,李道宗收罗其散兵游勇,登上高处观望,见高丽军中阵形混乱,便即刻率领几十名骁勇骑兵冲击他们,同时李绩又领兵助战,这才挽回了局面,避免了失败的结局,又一次打败高丽。

两日后李世民的军队渡过辽水驻扎在马首山,为了表达此次征战的决心,坚定将士们的信念,下令拆毁踉跄。了解了李道宗此次的战役后,慰劳赏赐了李道宗,并破格提拔表现突出的马文举为中郎将,对于后退的张君则是下令处斩。

没有丝毫的停歇,李绩又马上率兵攻打辽东城,在战场上李世民向来奉行身先士卒,而且爱兵如子,见士兵在背土填壕沟,便分出最重的用马来拖,上行下效,随从官员都争先恐后背土到城下。

几日后,李世民率领下的精兵与李绩会和,把辽东城合围起来。三国时的火烧曹营李世民也充分借鉴,在一日南风大起只是,派精锐士兵登上冲竿的顶端,点燃城的西南楼,火势漫延直烧到城内,进而指挥将士们登城,高丽兵虽然竭力奋战,却也抵抗不住唐军汹涌的攻势,很快辽东城就被唐军攻克。而后李世民将辽东城改城名为辽州,为大唐的一部分,也为中国开拓一片新的土地。

攻克辽东后,唐军继续向白岩城进发。这时乌骨城派兵一万支援,李世民自然不会置之不理,让何力率领八百名精锐骑兵前去阻击,何力奋力挺身冲锋陷阵,腰上被长矛刺中,李世民得知让薛万备前去救护,在万人丛中救出何力回到唐军账内。但是何力情绪更为激愤,包扎上伤口后又去拼杀,跟从的骑兵们受到鼓舞奋勇出击,于是大败高丽兵。

本应前来救援的援兵大败,白岩城再也没有任何指望,是继续抵抗还是请降似乎没有什么悬念了。

☆、第三十三章:烽火百里布旌旗

第三十三章:烽火百里布旌旗


第25节(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