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电影就迎来了第一个“高/潮”。莱姆的母亲试图为了她那个干着“交易”的男友顶罪入狱服刑,而一心想要将破碎家庭黏合起来的莱姆无法说服这个在爱情中迷失自我的女人。而他和好友pinball的生钱路也受到了最大的打击——他们终于踢到铁板。
比起pinball的惊慌失措,莱姆大口大口地喘气,却依旧冷静——就像是早就料到他们会有这样的一天,在别的孩子都还围着父母撒娇享乐的时候,却要考虑开始亡命天涯。
在场的观众多是专业影评或专业媒体人,哪怕看过这么多场电影首映,仍然会被洛奇的电影所折服:他的镜头仿佛已经融入其中,让人不得不跟随者电影之中的角色而动。
就像现在,当莱姆用那双像是盛满海水一样的蓝眼睛祈求地望着他母亲的时候,或许所有人心里都在想:谁能够拒绝这样的眼神?
一个毫无表演经验的少年向所有观影人交出一份这样让人惊叹的答卷,该赞叹洛奇调/教有方,还是该夸奖这位金发蓝眼的主演天赋使然?
剧情继续发展,终于“陷落泥潭”的两个男孩触碰着原本远离他们的东西,并且以此来兑换金钱。而莱恩报复母亲男友斯坦的计划也在一步步实行中,他已经无法回头。
“你要来点儿吗?”正在将“货”一点点小心翼翼卷入纸片中的pinball问道。
莱姆抿紧嘴唇,目光虚浮地看了一眼自己手上的打火机,他拨弄着滑轮,打火机发出一道微弱的火光。
“不,”镜头贴近他的面部,男孩剪着贴近头皮的寸头,灿金色的头发仿佛像细碎的金子一样覆盖在他的头上。
“不能浪费,这批卖掉,我们很快就能够买下那个房子。”
莱姆垂下眼睫,深吸一口气重复道,“很快……”
屏幕之下观众们的心情远远没有主人公心中的那么期待——毒品交易,何况只是十五岁的孩子,一旦上手,他们怎么能够轻易摆脱?
不得不让人叹服的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洛奇的深意镶嵌在莱姆的意志中被表现出来:幸福的人或许总有相似之处,但是不幸的人却各有他们的不幸的根源。
莱姆的不幸来源于他不完整的家庭,来源于他对母亲病态的迷恋和对母爱的依赖。
不管是为了兜售廉价香烟在大人之中辗转的莱姆,还是不得已深陷“其中”成为了那个不能轻易在白日露面的毒贩子,又或是在母亲再三从他们完整的“家”中逃跑时,想要将母亲追回来的渴望被爱的少年。
莱姆和pinball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他们俩幻想着,在海边买一个房子,能够让两家人一起住进去,每天吹吹海风,钓钓鱼……
但是事情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观众和影评人们一次次心怀希望,他们紧紧地跟随者莱姆的脚步,却像莱姆一样一次次收获绝望——他和pinball相中的、甚至已经付好了首付的那座小房子被母亲的男友斯坦烧毁,在绝望之中挣扎的莱姆决定为老大“做事”,来赎回自己的母亲和梦想。
看着莱姆更深地迈向“黑暗”,却义无反顾、冷静而压抑的样子,谁还记得这只是一个不满十六周岁的男孩?
********
好莱坞日记(13)
我坐在座位上,屏幕上放映着电影。
我身旁坐着的导演先生专注地注视着屏幕,他的目光包容而深邃。
我想他应该是满意的,弗兰克让我放宽心——因为这部电影并不在美国上映。
所以这和让我放心的联系在哪里?
第14章 刷新纪录
当电影播放到十六岁的少年带着一种道不清的绝望走向海边的时候,放映厅内的灯打开了,在场没有一个人离开视线。
有人明白这是肯洛奇在致敬《四百击》,但是肯式四百击的方式远远来得更加沉重,他们注视着那个金色寸头的男孩迎着湿冷的海风,低垂的睫毛有些濡湿,义无反顾地往前。镜头拉长,也将男孩纤瘦而坚定的背影拖远,与海面上落日的余晖融为一体。
电影结束,却没有一个人立即起身站起来。所有人默契地静默着,直到第一道掌声打破从电影内带出来的沉默,再然后就是长达几分钟热烈而持续的掌声。
肯洛奇在掌声的尾声走上台,他抿着嘴唇,伸出一只手扶了扶自己的眼睛,几经停顿压住掌声才开口:“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有些思想、有些框架一旦形成,想要改变那将是很难的事情。想要找寻契合,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说着,这位头发灰白的导演先生看了看台下他的整个团队,包括他年轻的主演,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继续说道:“信念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高级的收藏,而我的信念也将一直存在。它一直存在于我的电影之中。”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不管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孩子,又或者是生活在底层阶级的孩子,他们都有追逐理想的权利,梦想没有贵贱之分。”
“我希望大家能够少关注些与生活无关的事情,多去看看身边的人和事。这个世界很美好,因为很多人都过得很幸福;这个世界也不够美好,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福。”
洛奇一向说得不多,他的首映会发言流程就是开头表态:你们休想改变我的画风;中间点名电影的中心思想,通常这一部分很短,一小段或者一句话。最后总结:句式固定、语气固定,因为他每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