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田园安宁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3/4) 目录 下一页(3/4)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to.com/18775/31.html

新拥有良民身份的热门时机。

好在,这样的人并不多,要想回到山下生活也并不困难,只要配合调查,交代清楚自己的身份,没有犯过罪大恶极之重罪的,还是可以安定下来的。

毕竟,夏国想要恢复生力,休生养息,目前最缺的便是人力了。

北李村。

知道何宁离开真相的人并不多,大部分村民都以为他是被征做士兵上阵打仗了,唯有何家以及村里真正举足轻重的族老们才多少知道些□□。但最多,也只是模糊猜测何家孙子何宁被三皇子看重,派出去办事罢了,具体做什么事仍是不知的。即便如此,何家老小还是被这些族老们高看了不少。

但战争年代,人命如草芥,何宁能不能活着回来还未可知,更枉论以后能否飞黄腾达了。因此,族老们的这点看重也只是些面子功夫罢了,真正困难的时候,涉及到借粮问题还是没得商量的。

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青壮不是被征到了前线,便是被征做徭役,何家亦是如此。

不过,好在有何宁这层关系在,李宅也是下了功夫打点照顾的,何大柱与何大兴凭借着娴熟的木工技艺,以及对何宁手中出品器具的熟悉,被派到伊旸城参与兵工厂的武器制造了,相比起同村的其他人家已是极好的了。

实际上,以何宁对三皇子阵营的贡献,想要免除一家人的徭役,避开战乱的影响也是可以的,但那之前,他们必定是先成为三皇子的门生清客,甚至是家养技匠。

以自由为代价换取安定,在还有其他选择的时候,绝对不是何宁的首选。荣华富贵,权倾朝野尽管让人痴迷神往,却不是他的追求。

对于几代以来一直为农为匠的何家来说,消化泼天的的富贵与权势会是一场生死考验,新世界大门的后面也绝对不会是鲜花和掌声,只有无止境的利益纠葛。

何宁的选择虽然现在看来不是最好的,但长远来看,绝对是最安全的。

何大柱与何大兴被征走了,家里便只剩些老弱妇孺,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何安身上。

而何安也不负众望,挑起了何家的大梁,不仅加入了村子里的巡防护卫队,还承担了田地里的大部分苦力活。

也许是由于身体内有一半草原北猛族的血液,也许是由于双儿的身体特征,何安在正直成长的年纪,不仅比女人强壮有力,身体素质更是超过了一般男子。饥荒两年多,人人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何安硬是抽条儿般长到了几近一米八。

然而,匮乏的食物终究在这个本该健壮成长的人儿身上留下了痕迹,十八岁的何安空有一个大高个儿,却瘦得让人心疼,要不是那挽起的袖子露出手臂上包裹着的肌肉有力而坚硬,还真让人害怕他哪一天被一阵大风刮跑了。

按说以何家留下的人口来看,使点儿力还是可以伺候五六亩田地养好一大家子的,何安也不该瘦成这幅可怜模样。事实也确实如此。

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都是一个村子里眼看着一起生活了多少年的乡里乡亲,哪能真看着邻里邻居被活生生饿死?

家中妇女可靠的还好些,多少能种些粮食维持生计,但那些没有妇女依靠还有病患要养的人家,即便是勒紧了裤腰带也是难以生存下去的,这个时候,难道眼看着剩下的这些孤寡老幼饿死家中么?

何家人没有那么硬的心肠,只得一次又一次地拿出存粮,接济那些实在活不下去的村民。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北李村破败了不少,村子里的房子也空出了许多,以往村中孩童热热闹闹的欢声笑语没有了,周围的田地大部分因无人耕种而荒芜了下来,仅剩下几十亩的良田仍被村中的老幼勉力照料着,成为支撑这些老幼妇孺们活下去唯一的希望。

清晨的太阳还没有完全露出云层来,残存的夜色暗沉沉地笼罩着寂静的北李村,仿若鬼片现场的街道上渐渐传出轻微的声响。

一个背负长弓的少年踏着微光走出夜色,修长挺拔的身姿清晰不少,少年脚边跟着一只黑色瘦狗,一边乖乖地跟着主人的步伐,一边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若是生活在北李村的村民碰到了都会认出来,这位少年郎便是何安,跟着他的这条狗是何家养的大黑。另有一条似是叫做二灰的,去年跑出去觅食便再也没回来,时间久了也被人忘了。

在劳累了一天的村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何安带着大黑往山上的林子深处走去。

最近何大爷与何老娘的身体情况不太好,大夫说是劳累所致,需要好好休息,静静调养。然而,家中粮食都不多更别说家禽了,何安已经几乎一年没在餐桌上见过荤腥了,这样下去,如何给二老补身体?

好在现在大部分的流民都得到了安置,不再藏匿于山中,何安这才得到了何老娘的同意,能够进山碰碰运气。

这样的情况,何宁预料到了开始却没有预料到结果。

临行之前,何宁对着何大爷交代多遍,实在不行就去李宅,那里何宁已经拜托过李渺照顾自家人了。何大爷为了安抚孙子临行前对家人的忧心,自是满口答应。但如今面对着这样的北李村,何大爷怎能不管不顾地安心接受李宅的庇护,放任村中老弱妇孺饿死家中?

实在过不下去的时候,何大爷也只是让何安到李宅去借些粮食,好渡过青黄不接的困难时期。

这般固执己见,宁愿全家挨饿也不搬去李宅,何


第31节(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