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悠闲日常[系统]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to.com/14564/58.html

江凡揣着手炉站在岸上,在寒风中目送关修谨的行船慢慢远离。关修谨还站在船头,一直没进去,只看着这边。

江凡看着对方执拗的身影,心里难受。

“少爷,上车吧。”张书墨站在旁边帮自家少爷挡了挡风。

江凡转头上了车,扒在车窗边继续向外看。果然,关修谨看他上了马车,等了一会儿才转身进了船。

等视野里的船身变得模糊不清了,江凡才道:“回吧。”

这次分离,江凡好歹没有了先前那种忐忑的情绪了,不过回去后,江凡未免自己又陷入想念关修谨的消极情绪中,还是让自己忙起来,按照他先前的想法,叫人在村子的几条路旁装上高高的木桩子,一个一个地挂玉茧草。

今年搬新家前,江凡又往家里买了一批下人,如今庄子里的下人多,因为要过年了,下人们也忙碌起来,开始给各处装点喜庆热闹的颜色。

张书墨是大家眼里的大管事,不过他主要职责还是伺候江凡,张叔只管着厨房,为此庄子里又提了两个管事,在张书墨不在的情况下,两人互相配合,将庄子管得井井有条的。像与江凡有来往的萧老板、刘老之类的,各家年礼都是他们在筹备。

关修谨离开没几天,顾芳秋就从上京回来了,毕竟要过年了。

在上京待了几个月,顾芳秋看着比以前更沉稳了,由内而外地散发着一股自信沉着的气质。这次回来,她还学着江凡出去时候的样子,给家人都带了礼物。

顾长青只比顾芳秋晚回来一天,去的时候他买了一批货去卖,回来自然也不会空手,回来边走边卖,到县城时货都没剩多少了。

“……那边人比我们这还少,很多地都荒着没人种,土地价格很便宜,我买了快千亩的地,只不知你要种什么,也还荒着。互市重开的消息出来后,店铺供不应求,我花了番功夫才买到一间店铺。”顾长青跟江凡说那边的情况。

地买下了,棉花暂时是种不了的,江凡打算弄些赤元树之类的种进去,先让土地肥起来,以后那边种植的棉花,他是不会投放养料的。至于店铺,肯定要开起来,镇上的两个才学了本事的姑娘就可以派过去了。

顾远韬也放假了,他知道村子里在建学堂,问江凡他以后是不是就直接在村里上学了。他都在镇上读了一年多的书了,也拜过启蒙师,这会儿自然没必要做“转学生”。其实江凡是希望等他再大个一两岁,转学去上京,毕竟是国都,教学质量普遍要比小镇上要好,顾远韬喜欢读书,也打算走仕途,江凡自然希望顾远韬能有个好的起点。

顾远韬在镇上书院里交了好几个朋友,平日与他们玩耍读书,老师虽严格,待他们这些学生却很是真心的,所以他也没想过回村读书,听江凡这么说,便放心地笑了。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小镇读一辈子书,早晚要走出去的,所以对于江凡跟他说的计划,没有抵触心里,反而十分期待。

浅云居只简单地装点过,江凡知道顾远韬喜欢像去年一样自己动手,便特意给他留着的。果不然,他知道后很高兴,带着六曲和松节忙碌开了。

年前几天,关修谨送的年礼到了,这肯定是他还没到上京就叫人准备的,随着年礼来的,还有一封信,江凡一读,果然这人写信时都还在船上。

信里的关修谨虽然用词依然文绉绉的,但没以往那么矜持,里面还写了好几句情诗赠与江凡,信末更直白的说很想江凡。

江凡一边看一边咧嘴笑,边笑心里还弥漫着些酸涩。

异地恋就够苦逼了,这古代的异地恋格外苦逼,想恋人了连个电话都没得打。

一封信看了又看,江凡才仔细地收了起来。

今年过年看着就更热闹了,庄子下人多,初一那天,江凡坐在那里光是看下人们给他磕头拜年都看了好久,一波又一波的感觉割韭菜似得。江凡对人都大方,今年准备的铜钱就更多了,一筐一筐地抬出来发完又抬下去,轮换好几次。

作者有话要说:

我外公他们村,有三百多户人家,村里有宗祠,是个大姓家族,几房几脉,每年都有家族聚会,各房自己出资办宴席,每次听他们说起,我都好羡慕!

.

经小可爱提醒,把浮水村的村名搞错了,先头那名字已经改啦,以后就叫浮水村啦。

第95章

年前, 通往王家村的好几条大路就修得差不多了。这个工程队的工头, 知道这些路最晚二月中旬就要用,所以又找了不少短工一起修,在保证了质量的同时,人多速度也快, 等采头茶时, 马车也可以在上面跑了。

而在修路期间, 张书墨按照江凡的提示, 各处都派了人过去,一边盯着点工程,一边在附近村庄招采茶工, 炒茶工也是必不可少的,比采茶工的要求更高些。

因此,就连过年期间, 附近的好几个村子也有人前来应招,多是从外地才回来,听到消息匆忙赶来的。

一亩两个采茶工来计算,江凡需要一千多个采茶工, 实际上江凡可以不用这么多,但为了保证茶叶的最高品质, 人手若能足够能保证茶叶的及时采摘, 当然是最好的。

江凡之前还以为采茶工可能会稍微缺点,但没想到王家村河对岸的那个村子,是个人口大村, 村里有三百多户人家。这个时代因为人口稀少的原因国家是鼓励生育的,最少的人家一户也有四五口人,光这个村子来应招的采


第58节(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