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正午攻势(四)  大明枭臣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to.com/143972/109.html

于完美的人寒心,进而影响到更多人对于姜榆罔的看法,不仅起不到加强控制的作用,还会搞得人心离散,其实是得不偿失的作坊;另一方面,也会的确地浪费人才,影响到莽古堡军队的实力发展。

他的莽古堡,毕竟是处于孟养城附近这种四战之地,是容不得安逸的,必须通过战火的淬炼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可和存在的能力,而他的手下许多人又没有足够的经验,大都是从负责后勤的民夫或者是麓川的普通百姓出身而加入到军队中来的。

虽然说,加入到军队中来的人,基本的条件还是过关的,身体是健康的,年龄发育上也具备足够的精力来参加训练和战斗,力量与技术学习上也能满足战斗的要求,但是他们毕竟还是有太多新人,战斗的经验,很多人只是参加过小规模的械斗和围剿盗匪的经验,对于大规模的战争是陌生的。

想要充分发挥出这样一支军队的实力,就需要姜榆罔寻找到足够优秀的人才,甚至是天才来进行指挥和引导,而李显就是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姜榆罔要求的这么一位人才,不能充分的任用他,对于姜榆罔来说也是害处大于可能的好处的。

所以最终,姜榆罔还是选择了让李显来率领这一支最关键的部队,孟养城第二团,说是第二团,其实不过是为了方便记忆,根据建立时间来进行的编号罢了,实际上的战术实力是要胜于第一团的。

而这建立时间上的落后,也仅仅是第二团的团这一级的建立时间较为落后,实际上第二团的构成,第一营和第二营都是最初的第一团的编制,之所以改编成第二团,是因为为了配合孟养城的战术设计,将莽古堡的军队分成两部分进行指挥,而又要对前往孟养城的那一支军队进行战术上的倾斜,所以将全部的鸟铳配备给了前往孟养城的第一营和第二营。

但就像孪生兄弟一样的孟养城第二团和莽古堡第一团,其实只存在于团一级编制上的时间差异,如果真是要论实际上的士兵训练,组织建成的时间的话,孟养城第二团还要早于莽古堡第一团,是更为优秀的战士。

实际上的内部编制也是如此,组成孟养城第二团的是原来的第一营和第二营,而莽古堡第一团的组成则是第三营和第四营。孟养城第二团,实际上是莽古堡部队真正的精锐主力。

而率领这一支第二团,也寄予了姜榆罔对于李显的信任和期待。但是莽古堡部队的编制,除了团长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人员来牵制权力,综合战术判断,这里面最关键的人物,自然就是扮演了副手角色的团监督了,而阿乌玛,正是孟养城第二团的团监督。

之所以选阿乌玛作为团监督,原因自然是许多的,一方面阿乌玛与姜榆罔私交颇深,一直把姜榆罔当做自己的恩人看待,从被麓川军占据的南桑寨的暗无天日,到莽古堡建立一切朝气蓬勃的重现光明,阿乌玛对于姜榆罔,和许多经过姜榆罔一手选中,培养,提拔和优待的年轻人一样。

而他的女儿喜儿,也被姜榆罔送到了阿天那里学习和培养,与其他接受培养的几个孩子一起,这些孩子,都是姜榆罔对于自己势力的未来的希望与期待,他们从小接受文化知识学习,了解到的都是一些姜榆罔从现代带来的先进理念。其中固然有姜榆罔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而掺杂的一些沙子,但是总体上还是要比公元十五世纪这种时代的理念先进许多。

这些理念具体来讲其实有点难以描述清楚,但是如果用一些比喻或者举例的方法的话,就还是可以理解的。姜榆罔自己对于这种理念的定义就是蒸汽朋克。就算是他知道了后来会发生的事情,他也没有打算在这个时代重现电气乃至信息时代,当然固然会有一些比如内燃机的科技或者是无线电的技术引入,但是总体上还是要控制这个时代从理念层次到实际的材料层次,再到应用层次的进步的,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固然带来了一些方便,但同时也为姜榆罔的控制人心提供了不小的麻烦。

先进的技术与理念泄露或流行,会让姜榆罔失去自己最大的优势,他要做的就是让技术功利性的发展,让科技树点歪,出现一个蒸汽朋克式的可以为己所用的空间。


第一百零八章 正午攻势(四)(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