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奈的猜测在大体方向上是没什么错,不过他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穿越集团想要真正把影响力扩展到三亚之外的地方,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在在台湾海峡交战的双方,不论是许心素还是郑芝龙,其麾下控制的人口、地盘、船只,都远远超过现在的穿越集团,而这样的差距可并不是依靠极少量的先进炮火装备就能弥补的。说白了人家打输了一仗两仗,甚至连着输过一年半载也还扛得住,但现在的穿越集团哪怕只输上一次,就有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穿越集团制定对外政策的时候一向都是慎之又慎,特别是是否需要采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更是连一向桀骜的军警部都不敢枉自下定论。
穿越集团现在集中各种资源搞新式帆船的开发,固然是为了将来的势力扩张做准备,但这种扩张也并不见得需要真刀真枪地一点一点去把土地拼回来如果仅仅是为了土地,那海南岛就足够穿越集团开发二十年了。
穿越集团所更看重的,是对外的实际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并不是单方面的军事实力压制,更重要的是经济、文化上的渗透和影响,军事手段最终只是起到为对外扩张保驾护航的作用而已我不一定要动手打你,但我会通过各种方式让你知道我很能打,而且是可以一口气打十个的战斗力。执委会允许李奈进入造船厂参观最新的成果,其实也多少有一点这种炫耀武力的意思在里面。
而李奈在这里参观的过程中,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这群跨海而来的海汉人能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就创造出了如此的局面。按照李奈所接触到的几位海汉执委的说法,这是“体制的优越性”。从他们发表言论时脸上那种骄傲的神情,李奈可以体会到他们的这种“优越性”基本就是针对大明而言的很显然,海汉人认为大明的体制存在着很多问题。
李奈虽然不知道什么叫做公知,但在执委会对大明社会的分层定位当中,像他这样具有一定功名和身家的知识分子,便是被执委会明确地定义为“大明公知”。这部分在大明社会中也拥有相当的影响力,正是执委会输出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对象。
李奈在与海汉人的接触中不断地摸索着这个群体在胜利港所作所为的真实目的,而执委会同样也把与李奈的接触当作了未来与明朝士人阶层接触的一个范例看待。以穿越集团现有的教育机构规模来说,十年内都难有大成,要想逐步攻略大陆地区,那就必须要有一大批为了穿越政权摇旗呐喊的吹鼓手才行,而如果选择比较有文化基础的人来进行有目的的栽培,其速度肯定要比培训那些目不识丁的土著小孩快得多。像李奈这样并不反感海汉文化,而且跟穿越集团有较深利益纠葛的大明文人,便是非常合适的拉拢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