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大概有三十天的时间可以利用。”建设部的刘山夏开口说道:“从建设码头、定居点到修路、开采,执委会给出的工期是一个月,最迟在八月底,第一船煤就必须要运回胜利港!”
“三十天够了!从这里跑新港,五天左右就能一个来回,一个月可以跑六趟了。”王汤姆迅速地计算道:“按照那六艘大船的运力,一次装载七八百人问题不大。我们甚至可以让执委会考虑一下,从胜利港派船过来,装完人直接拉回胜利港去,或者往回运煤的时候顺便运一些人口回去,反正那边的劳动力缺口一直都居高不下。我们从崖州和其他地方引进移民还需要额外花钱,这里的移民可是只要运费就行了。”
“这个可以有。”顾凯对于王汤姆的提议非常赞同:“依我看可以这样,从胜利港过来的船就到清化沿海装人,回去的船就走浮水洲岛那条航线,我们这边把能干重活的青壮劳力多留下一些,妇女儿童尽可能多往大本营那边转运,这样不管是对我们还是对这些难民都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第四天清早天色刚蒙蒙亮,在清化河东岸休整了一天的移民们便在拓殖队的组织之下重新登船出发。船队驶出清化河,沿着海岸向北行进,当晚抵达海防以南的涂山半岛。有鉴于从这里往北到新港之间的航线海况比较复杂,船队不再连夜行进,而是在涂山半岛的天然海湾内靠岸停船,组织移民们到岸上过夜,这也大大缓解了船员和移民们在路途上的疲劳。
第五天一早,“飞速号”先于船队出发,直接去了上次在海防附近雇人的那个小渔村。考察队前次带到清化的那两名向导已经回到了渔村,这里故地重逢,双方都是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寒暄几句之后,王汤姆便询问这边是否有人愿意跟他们一起去北方开辟新家园。或许是上次考察队的友善举动获得了本地渔民的信任,这个小渔村居然有近半的人口愿意跟着他们去那个传说中的港口定居。这些渔民自小在海边长大,水性都不错,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成为合格的水手,这让搭乘“飞速号”一起过来的顾凯和谢春都觉得非常满意。
不过临出发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点小小的麻烦,这些渔民都不愿抛弃他们那点可怜的家当,特别是那些最长不过六七米的小木船。最后还是王汤姆出了主意,把这些小船全部用缆绳串起来拖在“飞速号”后面,在剩下的航程中由“飞速号”拖着前进。而渔民们对这样的安排也非常满意,并且多数渔民并未选择登上“飞速号”,而是就在自己的小船上守着他们带出来的那些坛坛罐罐家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