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进宫了,请求圣上收回圣旨,他想和家人继续住在荣国府而非新的一等将军府。1︴2♀3d∞i点
京城百姓听闻此消息,皆是无语。
就是有这种人,烂泥扶不上墙。好不容易能翻身当家做主了,却仍然想着被人欺压着过活。
有那怒其不争的人愤然道:“真是扶不起的阿斗,怨不得会被人赶去马厩旁住!说不得史老太君就是太清楚他是堆扶不上墙的烂泥,才把荣国府交给他弟弟管理。”
也有那幸灾乐祸的人讽刺道:“也许他就喜欢住在马厩旁闻那马骚味呢,要不怎么会是‘马将军’?”
…………
各种不利于贾赦的传言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而且越演越烈。这也难怪,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任谁都高兴不了,百姓们心情可想而知。
就在老百姓对贾赦的同情与好感即将消散之时,又有那知情人士透露了一些普通外人不知道的□□。
“贾将军其实心里也是苦的很。咱们寻常人家都知道皇帝的话一言九鼎,违抗不得。再说连圣旨都下了,抗旨不遵那可是杀头的大大罪,是要掉脑袋的,贾将军能不知道?他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了啊!”
“昨儿荣国府的那个史老太君不是把贾将军给找回去了吗?还以为史老太君是翻然悔悟,打算和贾将军和解,谁想到,啧啧,是逼着贾将军求圣上收回圣命。”
“贾将军是个明白人儿,当然清楚皇命不可违的理儿,自然不肯答应。那史老太君就不乐意了,开始耍泼皮无赖。那架势,哪儿像富贵人家的老太太,比那些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市井老妇还不如。”
“贾将军招架不住,又不愿抗旨不遵,就跪在地上猛磕头。听说那地都砸出了坑,血流的哗啦哗啦的。简直是惨不忍睹呐!”
“你们说说,都这样了,再怎么铁石心肠的人也该软化了吧。可偏偏作为亲娘的史老太君的心比铁石还硬,不仅对满头是血的贾将军一点表示都没有,还出言威胁,说贾将军若不进宫的话,离府那日,她就一头撞死在荣国府里。”
“你们说,贾将军还能怎么办?难道真要眼睁睁的看着老娘一头撞死不成?贾将军只能含泪答应了。他身边倒有忠心的奴才劝他,这一进宫恐怕就没命回来了,请他三思而后行。”
“你们道贾将军怎么说的?他说史老太君生养了他一场,他的命原就是史老太君给的,现在,不过就是把命还回去罢了……”
此言一出,又有许多人表示亲眼目睹贾赦进宫时的确额头有伤,而且看细布上的血渍,确实是挺严重的。也就是说,虽然把地磕出了坑有点夸大其词,但贾赦磕头磕的很用力是真的。
人们都是同情弱者的,因此不仅对贾赦重新涌起了同情,还还上升了一个高度。当然,对贾母的为老不尊自私自利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而且贾母还满嘴谎言,自称病重把贾赦骗回了府,这种人绝对信不得,以后她再说什么都不能信。
再者百善孝为先,贾赦的行为也让那些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读书人深有感触,觉的贾赦是个不错的人,就是太过愚孝,天地君亲师,‘君’明显在‘亲’的前面。但贾母拿自己的性命做威胁,不说贾赦,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应付,难道对贾母说“墙在那,你去撞吧”?
所以说来说去,都是贾母为了一己私欲要把贾赦逼到绝路上,而且也侧面印证了她的偏心。想让圣上收回圣旨,怎么不让贾政去却非逼着贾赦去呢?还不是知道抗旨不遵是杀头的大罪,她舍不得呗。
有那脑袋拐好几个弯的,立刻猜到贾母是打算先让贾赦去试水,若圣上不同意降罪于贾赦,她就说不知道贾赦做的事,把责任推个干净,自己携全家乖乖搬出荣国府,然后一箭双雕的让她最疼爱的小儿子继承府里的一切。
百姓们纷纷感慨,真是狠毒啊,连亲儿子都能往死路上逼,还逼的心安理得,真是本朝开国以来,恶毒亲娘第一人啊!
众人纷纷把目光移向皇宫,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皇帝会如何处置这件事。当然,他们打从心眼里希望皇帝能明察秋毫,让好人有好报,不让坏人的阴谋得逞。
‘好人’贾赦此时正跪在紫宸殿外,低如尘埃,背影显得尤为凄凉。
被水钰召见的大臣们,每每经过贾赦时,都不约而同慢下脚步,偷偷用眼角瞄上一眼。
贾赦脸色苍白无血色,让额上的那抹红色显得尤为刺眼,但最惹人注意的是他的眼睛,死气沉沉,透着绝望。
大臣们也不知道该对他说些什么,只好摇摇头,留下一声叹息。
日落即将西山,水钰与一众大臣商量完政事,这才将跪在外面的贾赦召了进来。大臣们丝毫没有走的意思,全都垂首竖耳,静待发展。
贾赦已经不知道跪了多少时辰,两腿早就已经跪的没有知觉,在小太监的帮助下才好不容易站起来。
“谢谢公公了。”贾赦真心谢道。
小太监也是同情贾赦的人之一,见他这种情况下还不忘对自己道谢,立刻同情心泛滥,小声提醒道:“皇命不可违,贾将军可要想清楚,别再做傻事。”
贾赦谢道:“多谢公公提醒,不管赦最后如何,这份恩情我定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