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  鹌鹑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2)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iquto.com/126904/131.html

时正好临近三〇三省道下面的一片小湖,他快速地划了过去,把船杆撑在湖岸,船头斜对着湖心,三人一同回望,等那一条条木质长龙游过。

有吆喝声传来,艄公也吆喝着回应,隔了十多米远可以看清木排表面的浪花,随便就能蹿到膝盖高,抽在人腿上想必很疼,而排工们半裸身体,皮肤被江水打得黝黑发亮,为首的那位头发已经花白,却比猴子还要灵巧,一跳就能从浪头越过,继续抓住转向用的木杆,马上再打来一个,还能再跳。

“他们好像生活在水里的生物,就是……上岸对他们来说就相当于我们下水,”李白皱眉看着这奇观,由衷道,“像水鬼。”

“可不敢这么说!”艄公打岔。

“我认识一个,叫波金粟,”杨剪低头看了看手表,“确实很灵活。”

“你认识的人好多哦……”李白也挨过去看那指针,“他多大?”

“三十出头?”杨剪也不太确定,“干这行在水上待几周几个月都是常事,那些头发都白了的往往也就四十多岁,死亡率很高。”

“那波金粟还活着吗?”李白又问。

“不知道,”杨剪转了转表带,又抬起眼来,带点笑意地看着他,“他家就住在玉人谷,说不定能和你见上一面。”

李白不想见面,不想见任何人,基本上任何时间都是如此,哪怕在做着擅长的工作,和熟悉的伙伴在一起,他都无法完全撇开对于与世隔绝的渴望,时常幻想自己被关在屋里哪都不去只用见杨剪一个人的美好生活。但如果是杨剪的朋友——能让杨剪笑出来的好朋友,只要想象一下,是杨剪打开门锁带一个友善的陌生人回家吃饭,和朋友说“这是我家里的人”,并且吃完就走,那他就不会太抵触了。

镇子的渡口冲垮了,在临时码头下船之后,李白一直处于这种“积极准备见客”的状态,好像那位波金粟随时会闪现街头,和杨剪打招呼并且要他自我介绍一样。是弟弟,是家里人,是……我们远道而来,一起找答案。他可以这样说。

李白感到愉快,对着苗绣铺子门口的大镜子微笑,整理自己的头发,也整理了杨剪的。在汛期的急流段坐了这一趟船,两人的鞋子、裤腿,全都免不了泛潮,弄得上身也发冷,只有那只被杨剪事先套了两层塑料袋的伤脚得以幸免,镇里也是刚下过雨的模样,踩过积水的石板路,李白全身上下只有这一只脚是暖和的。

信号恢复了一些,至少足够慢慢把电子地图加载出来,让李白失望的是只有靠水的河滩信息比较详细,一旦过了这小镇的外围,往内圈看,基本上就是大片的空白,以及显示林地的绿色,偶尔有几个图标显示的也是山峰的名称。用眼睛直接去瞧也能瞧明白,路在小镇中心渐渐变窄,变崎岖,太错综了,稍微走得深一点就能看见远处依山而建的村寨。吊脚楼层层叠叠,檐头滴水,木竹结构被雨水泡成更为饱和的颜色,黑色的更黑,棕黄也更浓,陈旧且静谧,仿佛人都没有住上几个。

只有河滩那边相对热闹一些,大概是最近几年古镇旅游刚发展起来,有簇新的水泥大路,也有水泥建筑,排水系统做得不错,沿街种着广玉兰和芭蕉,商店门面也基本没被淹上,就是小县城里常见的那副模样,有些稍微掺了些民族特色,却未能显得独特。杨剪对于地图倒是不存在依赖心理,信马由缰地走,和李白吃了顿艄公推荐的泡椒板筋跟小米鮓,打包了两杯蜂蜜米浆暖身子,他就径直领人往镇东去,抄近道走了小路,印象中那儿有家出租摩托的商铺,他需要租上一辆。

“咱们待会儿要骑摩托上山吗?”李白问。

“否则要走很久。”杨剪说,拐杖杵在石板上的声响却忽然停了,回头看,李白在一家装修光鲜的旅游商店门前驻足,橱窗灯光亮白,摆了苗女的银饰、花哨的绣品、成坛的酒,还挂了几个面具。看起来都是挺厚实的木质,色彩明艳做工j-i,ng细,其中一个有着红脸獠牙,圆睁怒目,胡须短而粗地长满了一下巴,宛如触角。

“它怎么也长得差不多。”李白抬手指那面具,显得有些无措。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杨剪往回走了两步,站在他身边。

“就是‘傩神’吗?”李白的声音还是悄悄的,生怕惊动了什么似的。


第131节(2/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